期刊简介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2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儿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1期文章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治疗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研究热点转向细胞遗传学,着力于探讨染色体及基因异常对再障的疗效影响.研究发现特定染色体及基因异常会对再障预后的诊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再障的首选治疗仍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或骨髓移植,针对T细胞的特异性抗体正在研究中且疗效肯定.通过完善诊断分型和发展治疗手段,再障患者的生存率将继续提高.......

    作者:杨颖哲;汤静燕 刊期: 2010- 01

  •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研究进展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是以巨大血管肿瘤伴发血小板减少和全身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血小板减少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巨大血管肿瘤密切相关.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纠正DIC和血小板减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栓塞等)或内科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α-干扰素、免疫抑制剂等)去除血管肿瘤.......

    作者:夏红萍;蔡康;朱建幸 刊期: 2010- 01

  •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是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以往研究集中于对发现的散在突变作热点突变区域分析.近年来,随着更多新突变的发现,探讨基因突变如何影响剪切,使该疾病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成为该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该文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该病的致病基因IDS的基本特点、基因突变、女性患者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研究及进展作概述.研究发现,在今后对该疾病的基因检测应考虑基因-假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尽可能从cDN......

    作者:李晶;顾学范 刊期: 2010- 01

  •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HSP)是小儿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体液免疫异常是HSP发病的主要机制,尤其是IgA的作用;T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易感基因等因素在其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HSP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从免疫学、遗传学等多方面分析有助于深化对HSP发病机制的认识.......

    作者:蔡洁;胡波 刊期: 2010- 01

  • 血浆置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血浆置换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包括全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等不同方法.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存在体内异常抗体水平的增高.如吉兰-巴雷综合征是因抗神经系统抗体引起脱髓鞘病变,重症肌无力由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异常升高所致,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存在免疫介导过程等.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体内异常增高的抗体,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袁林;陈植;张桂菊;沈颖 刊期: 2010- 01

  • 原发性EB病毒感染后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CD8~+/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病毒控制EBV感染.EBV原发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其特异性T细胞对控制病毒感染起到关键作用.随访研究发现EBV原发感染后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变化不同,同时对EBV特异性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T细胞的迁移活化在EBV感染机制中亦起......

    作者:姚瑶;谢正德;申昆玲 刊期: 2010- 01

  • 小儿脑性瘫痪评估的研究进展

    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28d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评估不仅可以评定患儿的障碍程度,指导临床分型,判断预后,更重要的是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脑瘫评估标准,该文就近年来常用的小儿脑瘫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李嘉惠;肖农 刊期: 2010- 01

  • 慢性亚致死性缺氧对未成熟脑结构和发育的影响

    现代新生儿学的发展促使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同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患儿增多,特别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重度BPD患儿多数有远期感觉、运动和认知缺陷.有些功能缺陷可能发展至学龄期或成年甚至持续终生.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表明BPD显著影响新生儿脑生长和发育,其病程中伴随的慢性亚致死性缺氧是引起极低体质量早产儿远期脑损伤和脑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物研究发现慢性缺氧导致新生......

    作者:平莉莉;蒋泽栋 刊期: 2010- 01

  •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心肌细胞凋亡在DCM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关于DCM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门庆;易岂建 刊期: 2010- 01

  • 围生期感染与儿童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和细菌感染呈明显的负相关,并提出了卫生假说.但是哮喘通常发病于生命早期,出生前后暴露内毒素或其他细菌产物可以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是围生期感染影响了T细胞的分化过程和Th2细胞因子以及转录因子的变化;内毒素耐受和肺发育的改变也参与了儿童哮喘的预防和发生.......

    作者:陈凤琴;曹蕾 刊期: 20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