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2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维甲酸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T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维甲酸及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控制炎症细胞的发育,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气道重建,发挥抗氧化作用,调节胸腺素的合成等,从而影响哮喘发病的多个环节.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辉;潘家华 刊期: 2007- 06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而严重的胃肠道急症.目前多认为早产、喂养不当与细菌移位、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作用等是NEC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NEC发生.NEC的预防主要应针对病因,如促进肠上皮细胞成熟、维持正常肠黏膜屏障和肠微生态系统平衡及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和细菌移位的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及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益生菌、谷氨酰胺和精氨酸、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预防......
作者:李德渊;母得志 刊期: 2007- 06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肠上皮细胞损伤
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肠功能障碍时肠上皮细胞损伤发病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治疗措施,将为临床上治疗及阻止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目前涉及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因素有很多,近来研究表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过多方面的信号调节,影响着介质释放和细胞内其他信号通路,参与了肠道上皮细胞的促炎因子释放、细胞凋......
作者:袁媛;孙梅 刊期: 2007- 06
-
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措施
由于医疗原因,许多新生儿会经受诊疗性操作而引起的疼痛刺激,如足跟采血、动静脉穿刺及插管、皮下和肌肉注射、气管插管及腰椎穿刺等.由于止痛剂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无合适的药物消除这些短暂、急性和反复的疼痛.对于小的操作性疼痛,非药物治疗即可起到缓解作用,包括肌肤接触、感觉貂刺激、口服甜味溶液、母乳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而对于中、重度新生儿疼痛仍然需要应用药物镇痛,常用的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非阿片类和局......
作者:袁显文;单若冰 刊期: 2007- 06
-
癫(癎)和睡眠
癫(癎)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与睡眠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睡眠可以诱发癫(癎)发作和发作间期(癎)样放电,癫(癎)也会改变睡眠结构,引起睡眠障碍,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该文就癫(癎)和睡眠之间的相互关系,抗癫(癎)药物对睡眠的影响以及睡眠基因对睡眠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杰;刘智胜 刊期: 2007- 06
-
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机制
白细胞介素(IL)-18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导致急性肝损害(ALI),在Fas/FasL介导的肝损害中作用明显,可使血清NO浓度增高导致肝损伤,抑制IL-10等体内天然存在的抗炎因子的产生,在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肝坏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IL-18对肝细胞具有强大的直接损害作用,其在ALI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该文就IL-18在ALI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卢鸣;黄敬孚 刊期: 2007- 06
-
室间隔缺损的合理治疗探讨
室间隔缺损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类型,其临床处理方法主要有随访观察、经导管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为传统的治疗方法,而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上应根据缺损部位、大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功能状态等情况进行选择.该文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探讨单纯性VSD的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韩勇;田杰 刊期: 2007- 06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多系统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缺乏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给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该文对JIA的临床分型、病因及病理做了简明介绍,对其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用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如类风湿因子、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近期实验诊断的热点诊断方法和一些拟用诊断方法.......
作者:孔林河;彭韶 刊期: 2007- 06
-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系密切,缺铁性贫血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缺铁性贫血儿童,HP根除后贫血可以得到明显改善.HP在体内的生长是通过高度特异、有效的铁摄取系统完成铁的摄入,来克服机体黏膜和组织中低浓度的游离铁这一抵抗细菌入侵的屏障.其发病机制主要通过抑制铁的吸收、导致铁的利用障碍及增加铁的流失,但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前HP感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是先根......
作者:黄烈平;龚方戚 刊期: 2007- 06
-
核因子-κB与体外循环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即体外循环管道与血液的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期间肠道菌群的异位导致血液中的接触系统、凝血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被激活,随之各种血细胞被激活并相继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导致肺损伤.近年来人们对于核因子-κB的认识逐渐深入,发现其对于体外循环肺损伤有重要影响.该文就核因子-κ......
作者:高波涛;郑景浩 刊期: 2007- 06
动态资讯
- 1 核磁共振技术全面评价肺动脉
- 2 辅助T细胞17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 3 Sox9对胰腺发育作用的研究进展
- 4 神经营养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5 产前感染和炎症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 6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基础
- 7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 8 病灶刮除术联合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治疗儿童跟骨单房性骨囊肿的疗效观察
- 9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治疗前后脑电图与认知功能的对比分析
- 10 1,25(OH)2维生素D3及维生素D受体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 11 肿瘤抑制性microRNA甲基化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 12 CYP和GS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化疗个体化研究进展
- 13 致病性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 14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15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建
- 16 围生期铁代谢异常与脑损伤
- 17 肾脏氯离子通道CLC-5与Dent病的研究进展
- 18 075 糖尿病发病率不同的两个国家儿童中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 19 右位心形成相关分子机制及调控
- 20 microRNA在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