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2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胸腔机能不全综合征与垂直可扩张假体钛肋骨在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机能不全综合征(TIS)是指胸腔不能支持正常呼吸和肺脏发育的一种综合征.一些引起躯干短缩、胸廓畸形和(或)降低胸廓弹性的疾病,通过压缩肺部并限制其发育而严重地损害呼吸功能,导致TIS.该文从发生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和手术治疗方面对该综合征进行详细的论述,同时介绍垂直可扩张假体钛肋骨这种新技术,对其治疗TIS的适应证以及国外应用后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临床上认识该疾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林;陈博昌 刊期: 2008- 04
-
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研究现状
感染是过敏性紫癜(HSP)的诱发因素之一.该文介绍了各种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与HSP关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讨论了各种病原及其对HSP的临床影响和可能的诱发机制,表明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与HSP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大多研究只能用血标本间接证明病原与HSP的相关性.揭示今后可对HSP患儿的皮肤或肾脏病理标本直接检测病原菌(特别是病毒,包括文献未研究的可能与HSP发病有关的呼吸道病毒等),用特......
作者:李莎;王峥 刊期: 2008- 04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移植后能够明显改善包括心脏在内的多种受损器官的功能恢复,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过去由于人们对MSC的电生理特性还知之甚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脏细胞移植研究的发展.目前随着膜片钳技术的不断发展,修正了早期对离子流闸门(激活和失活)活动的认识,证实了一些以往只能从理论上进行的推测;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不断发现了MSC中存在的离子......
作者:谭金童;陈沅;张蕾 刊期: 2008- 04
-
内皮祖细胞与肺损伤修复
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前公认的EPC表面标记为CD34+、CD133+、VEGFR-2+.在某些病理因素刺激下,EPC可从骨髓动员释放至外周血循环,参与血管的修复及代偿性重建,其调节机制也是研究的重点.近年的研究发现,EPC对肺损伤的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损伤修复过程.随着对EPC生物学特征及......
作者:祁媛媛;钱莉玲;孙波 刊期: 2008- 04
-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生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近年来,尽管其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仍是目前导致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因此,应用影像学检测技术评价HIE的脑损伤程度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弥散加权成像则能更早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发现HIE脑代谢异常的功能性检测技术.由于HIE复杂的病理、生化和能量代谢改变,故将常规磁共振成......
作者:杨海萍;富建华;薛辛东 刊期: 2008- 04
-
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与细胞凋亡
Omi/HtrA2是一种定位于线粒体膜间隙的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种凋亡调节因子,释放到线粒体外参与细胞凋亡.它有双重功能:一方面阻止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促进caspase级联反应;另一方面作为丝氨酸蛋白酶诱导非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该文介绍了Omi/HtrA2的结构、体内分布以及参与细胞凋亡的机制和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勇;董文斌 刊期: 2008- 04
-
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究进展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严重感染综合征,发病呈暴发性,以局部的疼痛、发热、低血压及多系统器官受累等为特征.它是一种由超抗原介导的疾病,儿童主要的易感因素是水痘、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运用及外伤等.该病病死率高,容易误诊.治疗主要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敏感抗生素的应用,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辅助治疗,阻断超抗原.......
作者:黄志英;董琳 刊期: 2008- 04
-
基因多态性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受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尽管识别其遗传因素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对JIA的遗传学研究已取得了巨大进展.除人类白细胞抗原外,其他候选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基因)的多态性也影响JIA的易感性.基因相互作用及其多态性的特质终会被鉴别出来,并提供预测疾病风险和其他特征(如病程、起病年龄和疾病严重性)的基础,为JIA的......
作者:孔慧霞;彭韶 刊期: 2008- 04
-
E选择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
川崎病是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的发热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原因.非特异性血管炎由内皮细胞活化介导,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导致白细胞边集并穿过内皮细胞,同时被激活的白细胞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产物,进一步激活E选择素.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体内血浆E选择素水平明显增高,免疫效应细胞向血管局部浸润,导致冠状动脉损害.采用E选择素表达抑制剂或功能阻......
作者:陈刚;于明华;曾华松 刊期: 2008- 04
-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血管迷走性晕厥(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晕厥患者的心理特质、相关的家族因素、晕厥发作过程及干预、目击血液、损伤恐惧和晕针等心因性原因在晕厥的发生及其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综述近年国外文献.强调心理因素对V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作者:丁异熠;王成 刊期: 2008- 04
动态资讯
- 1 血管迷走性晕厥模型及其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变化
- 2 他克莫司治疗儿童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 3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估测心功能的研究
- 4 N末端心房脑钠肽前体在鉴别6月以下婴儿川崎病与感染性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 5 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预后评估
- 6 HB-EGF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7 差异基因表达技术在心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8 bFGF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
- 9 双胞胎新生儿患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差异的研究
- 10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机制
- 11 生酮饮食疗法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 12 先天性右位心并复杂心血管畸形的超声诊断
- 13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 14 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身高的影响
- 15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遗传学进展
-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 17 神经营养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8 人类鼻病毒感染与哮喘研究进展
- 19 环孢素A在小儿肾病中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 20 病毒编码微小RNA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