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2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出版周期:月刊
-
循证医学与小儿外科实践
循证医学是依靠慎重、准确、明智地研究证据,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这与传统经验医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循证医学的具体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统计分析几个环节.由于小儿外科的很多疾病发病率较低,单一机构难以总结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故实行多机构合作,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论指导临床实践,将使小儿外科的医疗研究水平快速提高.......
作者:陈功;郑珊 刊期: 2004- 02
-
聚酰胺-胺型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学科飞速发展,肿瘤的治疗也有明显进步.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物(PAMAM-D)具有颗粒直径小、易制备纯化、载药量高、可生物降解、特殊的树枝状结构及表面电荷、无免疫原性及遗传毒性等特点,使得其作为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热点.该文对聚酰胺-胺型纳米作为药物载体及基因载体对肿瘤的靶向治疗作简要介绍.......
作者:康睿;曹励之 刊期: 2004- 02
-
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及其研究进展
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是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一种蛋白,它具有细胞毒性,能通过损伤DNA和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2/M期,导致细胞肿胀、死亡.它的三种成分CdtA、CdtB和CdtC在毒化细胞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该文就其特点、功能及在临床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婷婷;杨永弘 刊期: 2004- 02
-
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新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WD)是由于编码铜转运的P型ATP酶基因突变而导致该酶的功能丧失,不能将铜伴侣传递而来的铜与α2球蛋白结合,导致铜蓝蛋白合成异常,胆道泌铜障碍,使游离铜增多,异常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锥体外系损伤、K-F环、溶血性贫血、肾小管损伤、肾性血尿和骨皮质变薄等改变.该文回顾了近年来WD的有关新进展,包括铜蓝蛋白、铜伴侣蛋白、ATP7B基因及相关蛋白的结构功......
作者:高春林;刘光陵;夏正坤 刊期: 2004- 02
-
婴幼儿肺功能检查的方法
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肺功能检查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很大的意义.小儿肺功能检查法主要包括体描仪法、潮式呼吸法、超声波法、胸腹腔挤压法、气流阻断法、强迫振荡法以及血气分析等,可检测肺的容量、气体流速、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支气管反应性及呼吸力学等.婴幼儿肺功能检查目前国内开展尚少.......
作者:张皓;蔡映云 刊期: 2004- 02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现代联合化疗方案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复发是阻碍长期无病生存的主要原因.个体化治疗可极大地提高ALL患儿的预后及长期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制定个体化治疗重要依据的微小残留病检测大规模用于临床已成为可能.该文总结分析了目前检测微小残留病的常用技术,特别是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优缺点及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帖利军;顾龙君 刊期: 2004- 02
-
差异基因表达技术在心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细胞周期的调节、细胞衰老及死亡、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均与某些特殊基因的表达开放或者关闭有关.比较细胞在不同状态或不同分化阶段基因表达的差异,对细胞生命过程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该文对近年来发展的差异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包括mRNA差异显示、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抑制性消减杂交、DNA微阵列等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杨;陈沅;田杰 刊期: 2004- 02
-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由于心室动作电位复极化时间延长所导致的疾病.KCNQ1、HERG、SCN5A、KCNE1、KCNE2和KCNJ2基因突变各自导致LQT1、LQT2、LQT3、LQT5、LQT6和LQT7,锚-B蛋白变化导致LQT4.病人的发作年龄、症状触发因素、心电图ST-T段形态都是和异常基因相联系的.......
作者:陈彩霞;张宏艳 刊期: 2004- 02
-
早期环境经验和应激对动物脑发育影响的研究
环境经验塑造了动物的脑发育,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作为动物早期环境经验的一部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深刻影响.长期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会使脑发育受损.初生鼠的应激无反应期使幼鼠在生后早期能保持较低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对脑发育有重要意义.母鼠的爱抚行为对维持仔鼠的应激无反应期起重要作用.早期安全、丰富的环境能缓冲应激反应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和糖皮质激素的产生;而生前、生后不良环境和强......
作者:周熙惠;刘小红 刊期: 2004- 02
-
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儿童病例少见,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文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程若倩;徐虹 刊期: 2004- 02
动态资讯
- 1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 2 脑性盐耗综合征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鉴别
- 3 超声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的研究进展
- 4 小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喉气管狭窄的预防与治疗
- 5 苯酮尿症患儿智力、认知功能与行为的研究进展
- 6 海马 KATP通道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7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现状及远期生活质量
- 8 RGC-32与细胞周期调控
- 9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10 儿童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11 61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 12 FOX基因与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13 脑红蛋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 14 IGF-1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15 宫内环境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E在防治早产儿贫血中的临床研究
- 17 轮状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8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 19 小儿心腔内血栓概述
- 20 去铁胺和deferiprone的临床研究进展